心靈小貼士之十四——教師應學會為自己減壓
一、“減”,即教師面對壓力學會取舍。
教師應該學會承擔應該承擔的東西,做到不為浮名流譽所累,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。目前來自社會、家長、學生的種種壓力已經把教師壓得喘不過氣來,面對課時量大、學生素質不均等情況,假如教師學會取舍,學會輕裝上陣,學會善待自己,凡事有一個平常心,甚至為自己專業發展目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,難道教師還會被工作和生活壓趴下嗎?
二、“移”,即教師學會轉移壓力。
面對壓力,轉移是一種較好的辦法。暫時壓力太重,背不動了,那就歇一下,把負擔暫時放置一邊,不去想它,而把注意力轉移到讓你輕松快樂的事上來,發展自己的興趣、愛好。琴棋書畫、音樂旅游、體育活動,皆可移情,成為教師較好的心理解壓良方。
三、“泄”,即教師學會適度宣泄。
“把煩惱寫出來”。寫作的內容是什么呢?教師的煩惱,感覺到的壓力,你生理、心理上的一切變化皆可記錄。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多寫教育教學日記、隨筆,因為這種原生態的教育教學日記、隨筆是教師真實生活的反映,是對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真實記錄。四、“忘”,即教師要學會遺忘。
面對壓力和重負,有的時候,遺忘真的是一種雖然消極但卻是絕對有效的好方法。消極遺忘和積極遺忘都是好方法,要依具體情況而定。
五、“化”,即將壓力轉化為動力。
首先,態度必須做到冷靜、理智,不焦躁、不沖動。其次,分析自己壓力和問題的根源,并能夠將壓力、問題分類,羅列出來找出問題根本。再次,努力尋找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,遇到難題從何處突破,可以從哪些方面尋求支持。最后,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切實可行的行動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。
供稿:楊明榮(德育工作處)
2008-3-4 |